找到相关内容296篇,用时1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并不是依圆二相亦无。若说一切法如幻如化如泡影,则显示依他起相是如幻化,圆成实相则非幻化。依三自性说三无性,就是相秘密。   (三)秘密:用法门对与之相应的烦恼,如多贪众生不净观,多嗔众生慈悲观等。通常所说的有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烦恼。   (四)转变秘密:字句的解释,不能直接的望文生义,需转变一下,用其它的意义解释。如有颂曰:“觉不坚为坚,善住于颠倒,极烦恼所恼,得最上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九)

      《文殊问经论》下云:菩萨有十种,即十波罗蜜所治法:  《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》卷下:诸菩萨有对治悭贪、恶业、嗔恚、懈怠、乱心、愚痴、烦恼、颠倒心、不自在心、有我相等十种不得无上菩提之法,即... (二)持戒破戒  破戒心:身、口、意业清净故。  持戒波罗蜜:持守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,能恶业,除灭一切烦恼且常自省,使身、口、意三业皆能清净。  (三)忍辱治嗔恚  治嗔恚心: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668462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道者的魔障

    的生住异灭,时常心念无常的火烧诸世间,提醒自己把握光阴,努力习定修慧以求自度。   2.守持净戒:以净戒烦恼,能于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等六境中安住,使精神不致惛重沉闷。   关于消除疲劳的睡眠...食欲,因此在丛林的清规里,订有食前作五种观想的条文,称为“食存五观”,其中“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”及“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”两种观想,正可以我们饮食的贪欲。   五、睡欲   睡,指睡眠休息,能资养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969464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境地;道谛,是烦恼,离苦得乐的出世法门──三学八正道。苦、集二谛是迷界的世间因果,苦是集的结果,集是苦的原因。灭、道二谛是悟界的出世因果,灭是道的结果,道是灭的原因。《遗教经》说:“佛说苦谛,真实是...三种根本烦恼,众生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妄想颠倒,造业轮回,所以又称为“三毒”。勤修三学,守持戒律,可以养成勤俭、喜舍、慈悲、布施的习惯,就能治悭贪的毛病。“嗔”念起时,要用“定”来,修习禅定能使我们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1)

    第九十一页—‘修行之要,在于烦恼习气。习气少一分,即工夫进一分。有修行愈力,习气愈发者,乃只知依事相修持,不知反照回光,克除自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。当于平时预为提防,则遇境逢缘,自可不发。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,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,既无有我,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?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。如不能谛了我空,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,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,多嗔众生慈悲观,多散众生数息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570229.html
  • 佛教心理论之发达观

      有随眠心,无随眠心,其性不异,圣道现前,与烦恼相  违,不违心性,为烦恼,非治心,如浣衣磨镜炼金等  物,与垢等相违,不违衣等,圣道亦尔 [婆二二卷九三页右  ] 。  此即由前所揭之服喻经...  者,对于心理作用,常有统一之要求也。  第四缠与睡眠之同异 通例缠者,指烦恼意识的活动。  随眠者,或以为烦恼意识的当体,或以为无意识状态,其见  解相违,即问题所在。盖烦恼为有意识的,而习气又...

    木村泰贤着; 善长译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470806.html
  • 僧叡思想研究

    为权),究竟不变之法(名之为实),因众生根器互  异,故利导之法亦不相同,此权实之教乃为佛陀化导众生之  特色。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,而烦恼之方亦有八万四千  法门,僧叡云﹕  「然其大略皆以适化为...与弥陀净土。  僧叡常叹曰﹕「经法虽少,足识因果,禅法未传,厝心  无地」(注8),可见其禅法之关注及禅经之需求。入庐山  参学后,「俄又入关,从什公谘禀」(注9),而得「厕宗  匠,陶译玄典,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2970918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不求境,不去改变外境,而只向内烦恼的根源。这样既能一方面去除压力源头的非理性情绪,一方面又增长能承受压力的心智。而依于缘起的义理,这就是四谛中离苦得乐之道谛,也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...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,如何运用佛法协助现代人舒解压力,消融烦恼,进而探索生命意义,寻求安心之道,虽然缘起是在非营利机构的管理中使用,但包含宗教师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,应该具有相同的参考价值。前美国慈氏学苑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,并区别了般若与唯识及如来藏的法空的异同,通教般若中观的道种智以无生观为原则,别教则以依藏识(或如来藏)为特色。在智者看来,以藏识(无始无明)为依的无量无明是完成共声闻阶段的修习后所特别要烦恼,即阿罗汉虽断人我执、三毒等烦恼结使,尚有习气在,尚有法执,还需进一步磨砺习气,广学多闻,也就是完全转藏识中的习气种子。而烦恼与积累功德是一体之两面,转依的前提是种子的认识,也就是学习一切善法与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陈兵教授: 禅定的身心效应

    ;能障乐断诸烦恼品,心粗重性,皆得灭除,能治彼,心调柔性、心轻安性,皆得生起’【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三二,《大正藏》卷三十,464c。】。谓奢摩他定心若保持不失,能克服烦恼的心理障碍,...魔事’与境界光影的错认等病态心理。对此需要正确的方法来。 作为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之禅定,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,这些效应为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,具有普遍性、可重...

    陈兵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476337.html